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源老和尚行状

    。正所谓‘仁者必寿’乎!以近九十年之岁月,其行历事迹,固非后人所能详悉。幸长老在生之日,曾自述其行年史事,由弟子仁光记述之成‘事略’一书,于长老生平之行谊,叙之颇详,可作为‘年谱’之初稿也。惟于长老...

    晴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564207.html
  • 豪义净挺与精诚澹朴——追念洗尘、金山二位上人

    豪义净挺与精诚澹朴——追念洗尘、金山二位上人  仁 陵  洗、金二位上人,一年内先后相继往生,我和他二位相识迄今,总觉得二位的风度行谊,从出家的抱负与本份说,确是有为有守,能发能践,誓力、器识舆质品,对四家的放发、激提及导向,其影响与感召,殊非浅鲜。  十六年前,我在纽约大觉寺和他二位初次见面时,倾心爽朗的谈叙中,就像立刻见到他俩的肺肝一样,令我顿生“法门知己”之感。因此,在二位停留的十数日内...

    仁 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064841.html
  • 佛经名称的通别和分类

    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。  第八本事(伊帝曰多伽),是记载本生谭以外的佛陀与弟子前生的行谊,为佛说各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。如经中讲菩萨声闻弟子等过去世的行业事历,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。  第九本生...

    宽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5165986.html
  • 庆祝台大晨曦学社创立卅周年感言--兼谈周宣德老师对晨曦学社的贡献

    ,享用由周师母亲手烹制的精美素食,色香味俱全,远超过一般素食餐厅的水准,饭後讲述许多佛教史上高僧大德的行谊,谆谆教诲,切望我们效法并发扬光大,经常随兴之所至,谈至凌晨。  周老师生活俭朴,粗菜淡饭,...

    郭森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467457.html
  • 怀念杨惠华老师

    竟然倾曩相助。我乐得买下一万五千元的书,当然也欠了老师这笔钱。事过两年有余,这笔钱才在我毕业后十月份一口气领的三个月共三万多元的薪水时,还给老师。我不知道老师慷慨地帮助过多少人,但是老师这种助人的行谊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768138.html
  • 纪一位狂狷行者─圣德老法师

    纪一位狂狷行者─圣德老法师  释传道  令年(二OO一)十二月初旬,忽奉台北法严出版社来函,告知花莲般若精舍开山住持 ──圣德老法师,已于八月圆寂。该社受老法师座下弟子之嘱,为他编印全集纪念,以传于久。因获悉老法师为笔者就读于台北中国佛教研究院的授业老师,笔者并曾助成其《唯识三十颂讲要》之印行因缘;于是遂要笔者撰文纪述亲炙点滴,分飨读者得识作者行谊,以资追怀。    圣德老法师,民国三年(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768139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的播种者──印顺导师”录影带拍制始末

    的佛教与非佛教徒,介绍印公导师的一生行谊与思想大要,以昭显长者的精神与德行。    尤其,印公导师长年体弱多病,当时又因脑部积有瘀血,而说话声音日渐微弱。心想若不即时著手进行拍摄的话,恐将留下永远的憾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368447.html
  • 中美佛教交流的使者——浩霖长老

    道理。   一般人会认为道场大,度众生就多。所以导致有一种颇有商榷余地的观念,那就是以道场大小来衡量一个长老或住持的成功与失败。纵观中外古今,能称得上是祖师大德而流传至今的,好像都重在他们的修持行谊、...

    通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889950.html
  • 圣者的故事 附录

    这一个问题的意见,以资就正。我以为仁俊法师的出发点是从圣教的实践上著眼的,而且以为迦叶尊者的行谊,颇足今世比丘作为榜样,因为今人多半流于浮俗、不著实了,这一点,乃是极为可取的。至于印公法师,乃是「从...固然不对,但是,严整、少欲、知足、乐出离者,正是今日的比丘们所缺少的,倘若做到严整、少欲、知足、乐出离者,即使不标榜苦行,他的生活也不会奢侈的了。正由于迦叶尊者的行谊可风,佛灭之后,空中诸天,也有如此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70216405.html
  • 马祖道一大师传

      后经言生兄的不断鼓励和支持,我还是接受了这一任务。私下以为,一则五台山之愿尚未能还,今撰写《马祖道一大师传》,弘阐古尊宿的行谊风采,为「人间佛教」的普及略尽绵薄之力,也算是一件功德善事,可慰我心。...行谊风采,揭示大师的精神境界,不免又落入了言诠。但是,言语、形状不过是引导我们领悟玄旨的工具,一旦步入澄明圆融之境,我们便可以弃筌舍舟,相忘于江海。读者诸君如果在翻阅本书时,能发现自家宝藏、本地风光,则...

    李 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2942501.html